商务部与财政部发布首批17个试点,推供应链大国迈向强国
6093
0
0
2019-04-15
2009年,IBM发布了一份全球首席供应链官调查报告,报告显示,被调查的包含北美、西欧、亚太地区的400多位高管一致认为:未来企业发展需要一个先进、互联、智能的供应链体系。
英国经济学家克里斯多夫也曾提出:今后世界不存在一个企业与另一个企业的竞争,而是一个供应链与另一个供应链的竞争。
“然而现实是,在2013年参与平安银行的调查显示,中国72%的企业内部没有供应链这样专业的部门,像深圳怡亚通这样深耕供应链的企业不多。”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杨达卿这般介绍。
而前几日商务部财政部发布的这份供应链体系试点城市文件,意味着国家将重视供应链战略,推动各行业供应链的发展。
尤其是作为首批试点的天津、上海、重庆、深圳、青岛、大连、宁波、沈阳、长春、哈尔滨、济南、郑州、苏州、福州、长沙、成都、西安共17个城市或将迎来供应链翻天覆地的变化。
供应链试点的关键核心,不知道你看懂了没有?
标① 标准托盘使用率影响目标进程。要知道此次给出的首批供应链试点城市,虽然财政支持力度很大,极具吸引力,但最终要交的答卷要求一点也不低,给足了“颜料”供给和大好环境,考卷也得精彩不是?
“重点企业标准托盘使用率达到80%,装卸货效率提高2倍,货损率降低20%,综合物流成本降低10%;形成一批模式先进、协同性强、辐射力广的供应链平台,供应链平台交易额提高20%,供应链交易管理成本下降10%;建成并运行重要产品追溯管理平台,供应链项目支持的重点企业肉菜、中药材、乳制品等重要产品追溯覆盖率达到80%。”
这一串的数字中,就有最核心的关键——1.2×1.0m标准托盘。后续一系列的目标要求都建立在80%标准托盘使用率之上。换句话说,要想互联互通、上下游和一二三产融合协作,衔接桥梁的基础就是标准托盘。
② 商贸物流重点行业有条件先行。根据商务部最新发布的标准托盘监测报告,国内物流标准化进展神速,截至2016年底,标准托盘占全国托盘保有量的27%,其中重点商贸物流领域托盘标准化率占65%。文件目标提出重点企业标准托盘使用率要达到80%,鼓励企业以标准化推动降本增效和转型升级。
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告诉现代物流报记者,这种成本投入在未来意义深远,是物流现代化的纲,“事关上下游关联设施规格标准匹配衔接和畅通问题,否则谈供应链就没有意义。”
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副会长王继祥也认同这样的趋势判断,他分析认为此次80%的标准化率需要各地方努力,但因为文件中的重点企业均是医药、冷链等重点商贸领域,完全可以达标实现;
王继祥还谈到,日前,国办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也强调要加强物流装载单元化建设,物流标准化对于降本增效是看得见、摸得着,已经得到地方普遍重视。
托盘牵引物流链供应链标准化
① 托盘在整个链条中流动。在此基础上,看懂这份文件要有一个概念——“链条”,是的,一条流动的、畅通的、可循环的链条。
王继祥说:“供应链是一个链,托盘更多是抓手,以此实现商贸物流的标准化,通过重点企业和试点城市的先行先试带动整个供应链效率的提升,链条是动态的链条,不会让托盘在一个点上循环使用,只有带托运输循环共用才能让标准托盘将上中下游企业串联起来,形成联动和闭环。”
用官方的话讲就是以托盘周转箱为单元进行订货、计费、结算、运输、收发货、交验货,发展单元化物流。
这种情况下,自购自用托盘不再受到鼓励,包括托盘在内的物流器具设备都能够被共享循环,因为他们都是1.2×1.0m标准托盘衍生出的标准叉车、标准包装、标准卡车……托盘循环起来就能推动解决供应链各环节设施设备标准规格不匹配的痛点,“通则不痛”。
② 形成供应链整体效率提升。举个例子,一批箱装可乐,从制造企业生产出来,被放在托盘上,可以实现搬运、运输的自动化、机械化,交给中间渠道商、商超、电商企业时不再需要腾挪托盘,带托验收不需人力搬运,这个托盘将跟到可乐被拆分零售,最后这批空置了的托盘在经过托盘循环共用服务的平台流转回生产制造企业。
甚至根据文件,连快递配送环节都可以用托盘来改造,即用托盘箱替代电动三轮车箱体,这样就能简化环节,前置分拣了,对效率也将有一个质的提升。有前瞻性的快递企业可积极抓住这一转型机遇。
根据标准托盘检测报告显示,物流标准化试点城市使用这种标准托盘循环共用体系之后,实现了当地试点企业综合物流成本平均下降25%以上,企业货损率下降45%,平均装卸搬运单位成本平均下降53.4%。
如果说这样的数据比较没有概念,那就用钱来比较,试点城市社会物流总费用占当地GDP下降2个百分点。要知道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就意味着6000亿元产值的提升,这对企业和政府来说意味着什么?
信息数据难互通的首创“解法”
① 互相读不懂的数据浪费。大数据的重要性,相信大家从最近发生的几起企业“火拼”事件已经看到。未来,中国想要占领供应链市场高地,做到上述还是基础,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为核心要义的供应链未来已经来了。通过数据采集、过程追溯、大数据分析、C2B指导、供应链金融实现供应链体系建设。
供应链各环节的信息数据标准不衔接,是影响链条高效运转的顽症。但目前市场只重视设施设备建设和软件系统研发投资,感知层面的信息采集和传输多,数据利用盲区大、意识弱、分割多、交换少,绝大多数没有转化商业价值和公共服务、用户体验。
简而言之四个字:数据浪费。
② 供应链的大数据未来。供应链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未来物流大数据宏观可用于统计分析、政策制定、投资决策、发展指数、市场研究、趋势预测、公共服务。
微观可用于数量采集、性能监控、过程追踪、交易结算。在数量采集上,可用于盘点记账、优化库存、实时补货、销售预测、引导生产、备货管理;在性能监控上可用于追溯防伪、质量安全、科学售卖、价格调整、消费反馈;在过程追溯上,可用于优化线路、提高效率、服务体验、安全管理、品控管理、责任区分、异常记录;在交易结算上,可用于信用查询、法律凭据、财务分析、风险预测、供应链金融、提前备货、精准配送、消费习惯记录等。
“但这中间最大的障碍就是,如果信息采集数据不标准,这就很难被利用起来。”
③ 托盘做“官方语言”助解读。这个看起来无法跨越的难题,此次文件提出了解法,同样是通过标准托盘,不仅将标准托盘作为包装单元方便流通,同时将托盘和周转箱作为数据单元和数据节点,在托盘上编码好全球统一的编码标识(GS1)的条码作为通用语言实现互相理解。
上下游供应链企业之间通过这个基础单位来交流,同时每一条GS1又内涵一个托盘关联所载商品信息,如果业务需要细化到个体商品信息,每一个基础单位又可以单独被解读。